全面超越香港,新加坡做对了什么?

上世纪60年代初,从马来西亚联邦脱离出来,新加坡还是被“低所得”、“低教育普及率”、“高失业率”困扰的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小国寡民”的新独立的城市国家,根本没有什么工业基础,也没有什么金融业,自然资源也匮乏,国家小人口少也无法形成有利的内需市场,幻想倚靠马来西亚这棵大树,到头来却因民族纠纷而不得不忍痛割爱。

但是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新加坡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被称之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成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不可不谓经济奇迹。更难得的是,此后新加坡经济又顺利完成了数次产业转型,避免了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水平发达国家和创新型国家典范。

 

新加坡的经济奇迹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经验: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在经济起步时期的招商引资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而新加坡的淡马锡国有企业发展模式也为中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十分重视新加坡经验,多次聆听新加坡领导人的建议与意见。

新加坡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主国家,它实行一党专政,但却以高效廉洁的政府闻名;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却将国有资本和政府这双“有形的手”运用得炉火纯青。新加坡为何能做的这么好?新加坡究竟做对了什么?

李光耀与李显龙 

新加坡经济的崛起过程中,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发展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政府招商引资,因为在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经济发展局都扮演了恰如其分的角色。经济发展前期,由于市场制度尚未建立,经济发展局通过招商引资建立起最初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市场。当市场经济已经步入正轨时,经济发展局则在国有企业调整、产业转型和规划方面发挥作用。经济发展局始终在为共有制下公有制的形式进行不断探索,不断适应市场机制和全球化产业发展。

“生存第一,经济立国”,在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中没有过多的政治意识形态,不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目的都是为了经济发展。政府本身亦处在这样的交易环境之中,所以新加坡政府不高效廉洁也难说得过去。

 

根据罗纳德·科斯的理论,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要低于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这是企业的边界。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也存在边界,社会经济中的有些部分以公有制来运作交易成本要低于以私有制来运作,同理,社会经济中的有些部分则以私有制来运作要来得高效。

“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都是因为模糊了企业和政府的边界,模糊了私有制和公有制这两种共有制形式的边界。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这样一条铁律:用20%的公有制避免“市场失灵”,用80%的私有制避免“政府失灵”,经济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淡马锡公司大厦

为什么是20%和80%的关系,而不是相反?

 

在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中,市场机制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绝大多数经济成分都能通过自由竞争和公平交易达到最优,公有制的过多介入,必然导致政府的过度干预,反而会破坏竞争环境。表面上是“市场失灵”,但失灵的并不是市场,而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环境被破坏了。现代市场经济为私有制提供了一个大容器,在这个容器内,作为共有制形态之一的私有制,能更大程度地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在新加坡,凡是能交给自由市场的就交给市场,交给私有制。而在私有资本不愿单独进入的且关系民生和社会兜底的领域,公有资本则提供有力支持、扮演重要角色,充当先行者。这部分领域大概占到20%的权重,并由经济发展局和国家发展局等以市场机制自主运作的法定机构作为实施主体。

淡马锡2019年报企业形象海报

淡马锡等新型国有资产公司,更是将投资着眼于全球市场。目前淡马锡在新加坡国内的投资仅占其总投资组合的26%,其余74%则属于海外投资。截至2019年,淡马锡全球投资组合总市值为3130亿新元,达到当年新加坡全国GDP的61.7%。从投资收益来看,淡马锡更是创造了全球国有企业持续盈利的神话,3年期股东总回报率为 9%,10年期为9%,20年期为7%。对比来看,中国国有资本的布局眼界要逊色得多,许多海内外投资甚至血本无归。

 

淡马锡公司同时也肩负着产业创新升级的重任,政府规定其宗旨是:“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商业性战略投资来培育世界级公司,从而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淡马锡模式极大发挥了公有资本在融资方面的优势,利用雄厚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寻觅产业机会,进行广泛地投资布局,与国内形成的“二八开”共有制相得益彰。

共有制的经济形式不但让新加坡保持了长期稳健的发展,并且让新加坡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不断随时代而顺利完成转型,公有制和私有制都实现了健康成长,共同构成新加坡经济繁荣的护城河。

在共有制的理念下,作为共有制形态之一的公有制并不意味着国家或政府垄断,在实行公有制的组织和环节中,政府也同样不是全能的政府,政府将更多地向其他经济体制组织转移相关职能,而扮演有限政府的职能。在以淡马锡为代表的新加坡国有企业中,新加坡政府以及相关公共部门履行的便是有限政府的职能。“管资产为主”的含义便是政府不去主导国有企业的管理、不去引导市场、不与民争利。不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必须遵循交易的公平、信用和效率三原则。而这也正是新加坡成功的奥秘所在。

 

 

参考文献

[1] 郭太龙. 新加坡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 学习时报,2021-02-05(002).

[2] 郎昆,冯俊新. 韩国,新加坡国有经济: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J]. 当代韩国, 2020, No.105(02):104-117.

[3] 曾振木. 心耘:一群经济精英打造新加坡成为第一的关键历程[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