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解析看透哪些爱而不得的逆反心理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爱的总是有恃无恐”,这句话放在爱情里显得总是可悲又可恨。那些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有些痴情的人就算是永远也得不到也不想放弃,终其一生到死都在遗憾。其实有一些不是太爱,而是自尊心在作祟,自以为很爱,只是因为的不到而不死心而已。接下来,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那些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的逆反心理吧!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解析看透哪些爱而不得的逆反心理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一:“稀缺原则”: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同义就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有时候,我们会过高地估计那些得不到的东西的价值。

“稀缺原则”(Scarcity Principle)是由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B·西奥迪尼提出的,意即当某件事物非常稀缺、难以获得的时候,人们会觉得这件事物更有价值,更想要获得它。“稀缺原则”原本被用于解释商业促销行为,比如用“孤品”、“限量版”、“VIP专属特权”等标语来吸引客户购买。

罗伯特·B·西奥迪尼认为,稀缺原则是通过人的“反阻碍”(Reactance)心理在起作用。比如,当父母命令孩子不许吃一样东西的时候,反而会激发孩子去吃这样东西;当青春期的少年被禁止吸烟喝酒时,反而会激起对吸烟喝酒的兴趣。Cialdini说,这是因为没有人希望被受到任何形式的限制,或者自由受到约束。因此,当人们觉得自己会错过或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事物时,就会奋起反抗,更努力地去追求。

关于“稀缺原则”在浪漫吸引力中的作用,还有一种表现叫做“闭店效应”(closing time effect),即“酒吧打烊前的女孩最好看”。2010年,研究者发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在酒吧临近打烊时觉得异性更有吸引力,而这一现象与酒精浓度的变化无关。他们分析说,这可能和稀缺原则有关:随着酒吧快要打烊,机会变得越来越少,因此他人会显得格外具有吸引力。

因此,当这个人、这份感情对你来说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时候,你总会觉得它弥足珍贵,更想得到。父母的反对,现实的阻隔(比如两人异地、对方已有家室),经济条件或身份地位的悬殊等,都可能会使你美化这段感情,更想要去争取。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解析看透哪些爱而不得的逆反心理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二:你需要通过他人来证明自己。

在本质上,我们都需要感到自己是有吸引力的,对他人来说是重要和特别的。但有的人足够强大,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确认这一点,有的人却是低自尊的,总觉得“我不值得被爱”,“我无法拥有婚姻”,“我没有经营一段健康、快乐的长期关系的能力”。

因此,这样的你可能无法接受一段太“容易”的关系,也很难信任他人——当对方表现出欣赏和进一步发展的兴趣时,你会不相信有人会无条件地对自己付出爱与关心,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Ta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 这使你感到慌乱、犹豫,甚至逃走。

相反,你会把自我价值、对自己的看法和他人联系在一起,使你更渴望得到那个不爱你、不欣赏你、对你冷漠的人。你在潜意识中,也许并非是因为爱Ta而追求Ta,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而是把追逐对方的过程当成了一种证明自身价值的手段,因为如果成功了,就说明你赢得了一件很难得到的东西:“因为Ta那么好,所以如果追求Ta成功,那么我也是好的。”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解析看透哪些爱而不得的逆反心理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三:对承诺的恐惧:

你并不想深刻地走进Ta的生活。

有时候,我们选择那些“不可能”的人,只是因为我们不想把自己置于有很多“可能”的境地。

如果你的约会对象是单身,并且你们的互动很不错,那么你就会面临很多可能:进入一段稳定的关系,彼此承诺,进入婚姻,等等。

因此,你只是给没有准备好的自己找了一个借口。在你看来,没有未来是最安全的状态,因为没有希望,就永远不会失望;而一旦你有了期待,就要应对期待落空的风险。当你选择迷恋一个不可能的Ta时,实际上是让自己待在这个安全地带里。

对承诺的恐惧,往往是过往经历的后遗症。你可以想一想,我为什么明明渴望爱,却又害怕承诺?是因为从来不曾对人打开心扉,还是因为曾经爱过又被伤害,所以不想再次受伤?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许会对你当下的境况有所启发。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