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金马影帝, 这部年度最佳只有中国人能拍出来

不成问题的问题

导演: 梅峰

编剧: 梅峰 / 黄石 / 老舍(原著)

主演: 范伟 / 殷桃 / 张超 / 史依弘 / 王一鸣 等

133分钟带你熟读中国社会职场教科书。

老舍小说改编,不比小说逊色的电影。

金马影帝,范伟当之无愧。

年度TOP10列表之一。

哪里能看电影院

上映日期2017-11-21

只有中国人能拍出来的电影,来了。

就是这部《不成问题的问题》。

要说这部片是今年最佳国产片,条姐不敢说。

毕竟是2016年的电影。

再看看同期院线,黑白片?国产电影?哪有《雷神3》和《正义联盟》的特效好看。

然而,超级英雄,一部接一部,谁都能吃着爆米花笑翻天。

而《不成问题的问题》,也只有中国人拍,中国人看得懂。

先看原著。

一提到原著,条姐就害怕。

翻拍太多,不是海外不接地气的生搬硬套,就是大IP的辣眼特效。而这部,不毁经典。

原著,老舍的短篇小说《不成问题的问题》

老舍先生,中国第一位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文学家。

观众对他笔下《骆驼祥子》《茶馆》的老北京风味格外熟悉。而这次,不是北京,是抗战时期的重庆。

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主角也是个特殊的角。

男主角,正是那个春晚上被忽悠瘸了,《马大帅》里要咔咔挠人,《天下无贼》里要“劫个色”的范伟。

但,别以为范伟还是个小品演员。

在凭借《不成问题的问题》拿下金马影帝之前,范伟在2003年出演处女作《看车人的七月》,获得第2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真正的国际A类电影节大奖,可不是什么野鸡奖项。

范伟饰演的男主角丁务源,老舍在原著里这样形容:

“四十来岁,中等身量,脸上有点发胖,而肉都是亮的。”

“不是个俊秀的人,而令人喜爱。”

不仅外形像,神气也像。除了范伟,再找不出第二个来。

给电影的质量,上了最后一重保险的人,是兼任了编剧和导演的梅峰

提到梅峰,普通观众可能还有些陌生。

但在影迷眼里,他的名字已经如雷贯耳。

《春风沉醉的夜晚》、《浮城谜事》,梅峰曾写过多部知名电影的剧本。凭着《春风沉醉的夜晚》,他拿下了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

而他另一重身份,则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文学系副教授,和曹保平、薛晓路导演同属学院派出身。

整个电影,背景是旧中国味道。抗战时期,1943年的大后方重庆,树华农场。

时间是旧的,但整部影片,用三段式的形式,以三位主角为题,讲了个一点都不旧的故事——

教你中国式的“做人”。

在“做人”这门学问里,段位最高的,是范伟饰演的农场主任丁务源

丁务源,服务到左右逢源,做人,不做事。

他的事做的怎么样?树华农场,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就是不盈利。

但一旦牵涉到人,他第一个赶在前头。

三太太家的厨房里,都是农场里的鸡鸭鱼肉。

徐老板的公子哥要做寿,他赶快应承下来。

只要是和人有关,大到给佟小姐做媒,小到给农场工人捎带日用品,他都一一包揽。

赔笑脸,说好话,就是他做人的第一原则,也是中国人的第一处事原则——

面子好看。

所以,就算你知道他是个只做表面功夫的小人,也狠不下脸去给他难堪。

而试图扭转农场亏损,被老板从国外请回来的“洋和尚”尤大兴,正是站在了中国式“做人”的反面。

尤大兴的原则是标准的西方逻辑——

做事,不做人

他人确实洋派。从英国回来的博士,在他眼里这帮山沟里的工人,都是低等生物。

做事也洋派。标准化管理,上工熄灯都有规定,连鸡蛋下了几个蛋都要统计数据。

对于习惯了浑水摸鱼的工人们来说,新任农场主任尤大兴,就是“水至清则无鱼”。

所以工人们不接受,喊着要打倒尤大兴,要丁主任给他们做主。

连他的老婆尤太太,也觉得他做事太过。

在中国社会里,一个格格不入的洋博士,会遭到什么样的后果,想也知道。

而最具时代特色的,就是带着工人们“打倒尤大兴”的秦妙斋。

秦妙斋,做事无能,做人不足。

没有本事,号称自己是全能艺术家,画画、写诗、雕刻、作曲,无一不通,然而一问到真作品,立刻打岔。

唯一的一次舞文弄墨,还是用来写了“打倒尤大兴”的大字报。

做人的功夫,全靠嘴和脸。

西装革履地跟太太小姐们聊天,跟工人们打牌却拿花生米当钱,结果被佟小姐知道,一桩好事告吹。

跟丁务源称兄道弟,栽赃陷害试图挤走尤大兴,但又过于坦诚,还把自己的身份秘密泄露给了丁务源。结果如何,自不必说。

《不成问题的问题》从开场的楷体字幕,就带出了浓厚的国产风味。

画面构图上,对称,简单,朴素,不讲究所谓服道化的还原,大量的中远景,几乎找不到刻意彰显时代背景的元素,留白意味十足。

在道具上,电影里民国时期的物件不多,强行勾起时代感的摆设接近于零。

在无数个长镜头里,机械味十足的航拍俯瞰大全景,全程缺席。

在半遮半掩的画面里,人物背后出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被中国水墨画里的“野趣”风味浸透了。

不做物件,做人,也是中国味道的落脚点之一。

老爷太太在家里忙,不见客,忙的是唱“贵妃醉酒”,扮演杨贵妃和高力士。

小少爷做寿,请来的是川戏班子。

小姐太太们一边打着麻将,一边操一口上海腔地念叨着家中琐事。

整部电影里的空气,都是民国味儿。

而真正让旧民国变成新中国的亮点,片名就已点明。

《不成问题的问题》,在很多西方逻辑里的问题,在中国式的人情社会里,并不是个问题。

而反倒是提出问题的人,是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成了需要解决掉的“问题”。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以前叫“做人”,如今叫情商。

表面上换了个词,实际上道理还是那个道理。

如同想要辞退丁务源的佟老板,虽然偶尔,这世上会有那么几个不和谐的声音,几声试图变革的呐喊。

然而表面上换了个人,而有些逻辑和问题,坚如磐石,毫无动摇。

这也是所有中国人,或是主动,或是被动地学习过的,一堂“中国哲学”课。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