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少校为啥成大使? 原因细节尽在其中……

学做结合真心服务人民

知行合一争做合格党员

我叫王顺利,江苏扬州人,1980年11月出生,现任陆军某部科长。入伍18年来,先后获评“全国无偿献血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原南京军区“学雷锋标兵”“江苏省优秀志愿者”“江苏好人”,被徐州市聘为“无偿献血爱心大使”。

彰显子弟兵本色

我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第一宗旨,坚持无偿献血。记得新兵第一堂政治教育课,讲的就是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个个感人的典型,深深地打动了我,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我铭刻于心,自觉践行。

为响应国家无偿献血制度号召,我走上献血车,第一次体会到用鲜血向病人传递温暖的感觉后,一下子上了瘾,献血逐步成为了习惯。直到2002年初,我被表彰为“云南省无偿献血金奖”后,引来一阵议论,有人笑我傻,也有人说我做秀,让我一时间陷入了困惑。

帮我解开困惑的,是一位在昆明火车站的东北大姐。那天,还有半小时就要上火车的她,却捋起袖子直奔献血车,我就问她,“本地的血不方便你在老家用,为什么还要在这献呢?”,她随口说:“献血献血,就是献给别人,没想过给自己”。刹那间,我脸红了,陷入沉默。我该不该因一时议论就停止献血?我献血为了什么?是为了出风头?还是为群众干点实事?经过一番拷问,让我打开了心结,使我献身公益事业继续无偿献血的信念更加坚定执着。不懈的坚持,得到了更多人的理解支持和跟随,参加无偿献血的责任越来越大,我也从一开始的“组团”献血,发展到后来加入无偿献血义务宣传。

2013年底,为缓解季节性血荒,我从徐州出发,骑行千余公里,在多地搞献血宣传,当时气温大概零下十度,由于路途长,携带资料重,身上的汗顺着衣服流到裤脚,还结出了冰疙瘩,但一路上各地献血志愿者都冒寒接待我,骑着单车拉着横幅一路伴我宣传,并从一个地区送到下个地区,让我很受感动。

现在,不少献血点都能看到我的大幅海报,我明白,这是对我的认可,也是对军人价值的肯定。十八年如一日,无偿献血不仅源于助人为乐,更源于永葆子弟兵本色、真诚服务人民的时代责任。

书写好干部担当

我始终牢记人民公仆第一身份,执着扶贫助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更是我们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出生在80年代的我,感受着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后来又从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军官,让我内心一直充满感恩,希望早日回馈社会、回报组织。下部队任职一段时间后,了解到很多团以上领导干部每人一对一资助一名贫困学生,让我深受启发和触动,从此也萌发了帮扶贫困学子的想法,并很快通过“点对点”帮困活动,结识了徐州市民富园小学王苏阳小朋友。

小苏阳父亲残疾,母亲在其三岁时就离家出走,全家主要靠低保生活,极其困难。刚见面时,小孩非常怕生,不敢说话而且离我们远远的,越接近就越躲。看着小苏阳的现实困难,想到其可能因贫穷影响学业,以及因此导致其敏感内向、轻微自闭的性格缺陷,我下定决心努力帮她。

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通过积极协调,我牵线单位某连,与小苏阳及时建立了资助关系,后来又提议连队依靠勤俭节约设立“爱心基金”,保证了资助金的充足来源。让人欣慰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小苏阳开朗多了,每次见到我都会露出洁白的牙齿,亲切地叫我“大使叔叔”,还被徐州市评为“励志少年”。这使我的帮扶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

然而,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第三军医大学的志愿者主动寄来爱心款项的事情,让我找到了答案。我开始创建“爱心顺利手牵手”QQ群,利用自己“校外辅导员”的身份,定期整理发布捐助对象情况,为爱心人士和贫困学子牵线搭桥,很快就吸引了地方老板、普通工人、连队官兵等200余人,凝聚起致力帮困助学的一份力量,并且这个队正在发展壮大,也必将为打赢脱贫攻坚仗做出应有的贡献。

赓续新传人血脉

我始终牢记牺牲奉献第一品质,决心捐献器官。王杰老班长在危急关头毅然扑向炸点,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立起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丰碑,诠释了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人格品质,成为我终身学习追随的榜样;一定要做好王杰传人,一定要让老班长的精神品质代代相传,也成为我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人体器官捐赠协调员”的报道,并了解到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供需比例达1:150,缺口很大,便想到,我将来能不能捐献器官,借此把老班长的精神更加发扬光大。紧接着,我与妻子说起这件事,可能是受护士长职业特质的影响,我们想法一致,随后便与父母进一步商量。由于老人家传统观念很强,不论是情感上,还是风俗上,都完全接受不了,我妈还生气地说,“人死了总得留个念想,你这么做,连念想都没了”。

起初,大家都在努力说服对方,相互之间反复做工作,随着时间拉长,双方都无奈了,还陷入了“冷战”。我记得,当时家庭气氛最紧张的时候,父母持续近1个月不愿意接电话。

而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事情有了转折。比我小5岁的邳州女孩陈子娟,因儿子先天性心脏病花去了所有积蓄,自己和妹妹又双双查出乳腺癌晚期,情况很严重。送去爱心款时,我不经意间向她提到捐器官的事,让我意外的是,在与死神搏斗的最后时刻,她不是首先想着找谁帮助、怎么看病,而是很平静的问我,“顺利大哥,像我这样的癌症病人,可以捐献器官吗?”话刚说完,我整个人几乎被震住了,竟一下子说不出话来。没多久,她去世了,捐赠的双眼角膜让一位5岁的男孩看到了光明,看到了缤纷世界,看到了人生希望。

经过这件事,我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和激励,也更加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再次和父母说起捐器官的事情时,我把陈子娟的事迹讲述给了老人,他们的心灵也受到了强烈震撼,看着我捐献的决心,父母含着热泪默默同意了。就这样,我和妻子成为全省首个签订志愿捐献遗体器官协议的双军人夫妻。

拿到协议书,我知道那是一份责任,也真切感受到了一份充实。王杰牺牲了,却因“两不怕”精神得到了重生。我和妻子也奢求,将来我们的生命能在他人身上得到延续,甘于牺牲奉献的英模精神也得到传承和发扬。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